新闻中心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强直性脊柱炎QCT骨密度测量体膜软件检测方法与CT分级的相关硏究

2022-03-22 21:37:06      点击:

强直性脊柱炎QCT骨密度测量体膜软件检测方法与CT分级的相关硏究

强直性脊柱炎(ankyiosing spondylitisAS)为临床上常见 的风湿免疫性疾病之一。骨密度下降和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 是其常见合并症[|] 。本文对临床确诊 AS 80 例患者 按骶髂关节CT表现进行分级,与QCT测量的腰椎骨密度值 进行相关性研究,旨在揭示不同分级AS患者的骨密度变化 规律,为临床提供确切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观察对象:临床观察病例(观察组)均来自20091月 至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和住院患 者。共人选AS患者80例,男47例,女33例。

健康对照对象(对照组)来自同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选 择年龄、性别与患病组匹配者,共60名,男34名,女26名。 1.1.2人选标准:年龄1550岁,符合AS诊断标准(1984年 修订的强直性脊柱炎纽约诊断标准)。临床诊断标准:①下腰 背痛的病程至少持续3个月,疼痛随活动改善,但休息不减 轻;②腰椎在前后和侧屈方向活动受限;③胸廓活动度低于 相应年龄、性别的健康人。放射学标准:双侧骶髂关节炎為2 级或单侧骶骼关节炎3~4级。诊断:①肯定强直性脊柱炎:符 合放射学标准和1项以上临床标准;②可能强直性脊柱炎: 符合3项临床标准,或符合放射学标准而不具备任何临床标 准(应除外其他原因所致骶髂关节炎)。

1.1.3排除标准:①病程中使用过皮质激素;②伴有肝脏疾 病、肾脏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甲状旁腺等内分泌疾病;③酗 酒者;④抗惊厥药治疗者及使用抗凝药肝素者;⑤妊娠、哺乳 期、绝经期妇女;⑥合并重度营养不良;⑦造血系统严重损害 者。

1.2方法

1.2.1骨密度测定:CT机为美国GE lightspeedl6层螺旋CT 扫描仪及GE公司自带QCT—5000骨密度分析软件。扫描条 件为120kV110 mA10 mm层厚。扫描前对骨密度测量体模 进行校准。分别对观察对象进行腰1~5椎体进行扫描。

1.2.2骶髂关节CT扫描及图像重组方法:CT为美国GE lightSpeedl6层螺旋CT扫描仪,层厚1.25 mm,自骶髂关节上 缘至下缘连续扫描,扫描完成后利用原始信息对图像进行重 组得到层厚5 mm的断层图像,同时进行斜冠状位及矢状位 重组。

1.2.3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表现CT分级:I级:关节面皮 质白线中断、或白线增宽、模糊、密度减低,关节面下骨质呈 作者单位:03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影像科

小囊状改变,病变多局限于髂骨侧,关节间隙正常。n级:关 节面呈毛刷状缺刻改变,骨质增生增厚更加明显,关 节间隙无明显改变。DI:关节面明显骨质破坏,呈锯齿状骨质缺损,关节间隙不规则狭窄。IV:关节间隙消失,两侧 关节面融合,关节间隙留有一条高密度硬化痕迹。

1.2.4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中国老年学会骨质 疏松委员会在昆明制定了我国骨质疏松的试行诊断标准:即 峰值 BMD (PBM)-2.0 s。规定 BMD>-1.0 s 为正常;-1.0—2.0 s 为骨量减少;<-2.0 s为骨质疏松;<-2.0 s,伴有1处或多处骨 折,为严重骨质疏松。本文诊断标准为1999年中国老年学会 骨质疏松委员会在昆明制定的我国骨质疏松的试行诊断标 准。

1.2.5统计学方法:正常组与病例组基线比较,性别比较采用 妒检验,年龄比较采用《检验;骨密度不同因素组间比较采用 J检验与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bonformi法;骨密度间相关 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骨密度与年龄关系分析采用多 元回归分析。

2结 果

本组资料中,健康组60名,男性34名,女性26名。病例 组80例,男性47例,女性33例,其中病例组中HLA-B27 (+) 67例,占84%。健康组年龄17~46岁,平均(34±9)岁。病例 组15~50岁,平均(34±10)。病程1个月至9.5年,平均4.14 年。病例组中CT分级I18例(18/80,23%)II26(26/80,33%), HI 26 例(26/80,33%), IV 10 例(10/80, 13%)。病例组中符合骨质疏松诊断者43(43/8054%)其中 I2例,II11例,ID21例,IV9例,符合骨含量减 低22(22/80,28%),其中I9例,II9例,瓜级3例, IV1例。其余15例(I7例,II6例,HI2)QCT 测量骨含量正常。健康组与病例组性别构成与年龄构成无统 计学意义(P>〇.〇5)。

2.1不同性别L1~L5椎体QCT骨密度值比较:见表1

1可见(ZMU0),健康组L1L5椎体骨密度值,病例组 L1~L5椎体骨密度值在性别间无统计学意义。说明L1~L5椎 体骨密度值在性别间无明显差别。

I.   L1~L5椎体QCT骨密度值与年龄关系分析:以骨密度值 为应变量,以年龄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

2可见,健康组、病例组中随着年龄的增加,L1~L5椎 体QCT骨密度测量值均降低(P<0.01)。

2.3健康组与病例组椎体QCT骨密度值比较:3可见,病 例组L1~L5椎体QCT测量的骨密度值皆低于正常组L1~L5

椎体QCT测量的骨密度值(P<0.01)。说明AS患者椎体QCT 骨密度测量值从L1~L5均低于健康人。

I.   AS患者不同CT等级的骨密度值比较:见表4。方差分 析结果提示:AS患者不同CT分级下L1~L5椎体骨密度都

包括:①物理方面的影响,主要是AS患者疼痛、僵直造成的 脊柱活动度的降低所致;②炎症、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的影 响:文献[6]报道,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 率(ESR)AS患者骨吸收指标及抑制骨生成指标呈显著正 相关性,炎症抑制了骨生成,加速了骨吸收,使骨量丢失增 加,导致骨含量减低或骨质疏松。另外,炎症介质,如白细胞 介素(11-1、正-211^-6、肿瘤坏死因子(丁抓)-£(、转化生长因 子(TGF)-p等细胞因子可以活化破骨细胞,增加骨吸收,使 骨沉积下降;125(OH)2D3的影响:1,25(OH)2D3水平降低 会导致钙平衡失调和骨形成抑制;④遗传和基因的影响。如 骨密度基因、维生素D受体基因、胶原基因、雌激素受体基因 等都可以引起骨密度下降和骨质疏松;⑤血清骨保护素 (OPC)和性激素的影响;AS患者中性激素、血清骨保护素水 平都下降,可影响破骨细胞功能;⑥静息性肠病的影响:2/3 的患者伴有肠病,这种肠病与骨量的丢失相关。⑦治疗药物 的影响:主要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另外非类固醇类抗炎药 也有引起动物骨量丢失的作用。

有统计学意义(P<.l),而且随着CT分级的增加,椎体QCT 骨密度值降低,采用bmifcmmi法两两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 (P<0.01)„

3讨 论

AS是一种与HLA-B27相关的炎症性脊及关节病变, 几乎全部累及骶體关节和不同程度累及外周关节。本病多见 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本组80AS患者中男性47例,女 性33例,男女比例1.42:1(47/33),其中HLA-B27阳性67例, 阳性率84%,较文献[2,3]报道偏低。

2.   AS骨含量下降和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及相 关临床研究:AS合并骨密度下降和骨质疏松早已被人们所认 知。病理表现早期为炎症累及部位滑膜细胞增生,大量单、多 核细胞聚集,血管翳形成,软骨与软骨下骨板破坏,晚期为脊 柱周围軔带、滑膜骨化。其骨质改变的突出表现主要为:一方 面是特征性的慢性炎症部位的新骨形成,另一方面为骨密度 减低及骨折风险增大[1A5]。其骨含量下降和骨质疏松发生机 制中既有骨生成的下降,也有骨吸收的增多。发病机制主要

有研究表明,在AS早期,轻度的患者中就可以出现骨 密度下降或骨质疏松,而且此表现可持续至炎症的后期[8]。本 组资料中,通过健康组60名与病例组80L1~L5椎体QCT 骨密度值的比较,P<0.01。说明AS患者椎体骨含量减低或 骨质疏松概率较健康人明显增高。另外本组资料还显示,43 (43/8054%)并发骨质疏松,22(22/8028%)并发骨含量 减低。其中I ~IV期出现骨含量下降或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分 别是 61% (1118)77% (20/26)92% (24/26)100% (10/10), 揭示椎体骨含量减低、骨质疏松可伴随AS的早、中、晚全部 阶段,而且随着CT分级的增加,骨质疏松出现得频率进一步 增加,严重程度也逐步加重。这就提示临床医生在对AS患者 进行诊治时,要尽早判断AS是否合并骨含量减低或骨质疏 松,及早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临床干预。本资料还进行了健康 组60名、病例组80L1~L5不同性别骨密度值的比较,结 果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AS患者QCT骨密度 测量男女之间差别不大。这与文献显示女性骨质疏松较男性 严重有较大不同。分析原因,可能与病例收集过程中病例排

3健康组与病例组QCT骨密度比较(*±s)

组别

例数

LI

L2

L3

L4

L5

健康组

60

168+28

163±24

163±27

163±24

169±26

病例组

80

149±29

145+28

138±30

140±31

149+31

3.926

3.980

5.083

4.850

4.096

m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4

AS患者不同CT等级的骨密度值方差分析结果(恤)

CT分级

例数

LI

12

L3

L4

L5

I

18

172±18

169±19

161±19

162±22

174±22

n

26

160+19

155±19

150±21

15224

160±26

m

26

138±18

136±19

129+19

130+20

135±21

IV

10

104±25

99±20

90±27

94±27

110+28

FiM.

33.14

33.75

29.24

23.42

20.28

p{M.

<0.01

<0.01

<0.01

<0.01

<0.01

除条件有关。如选择年龄15~50岁,女性绝经不能包含在内 等因素有关。本文中患者病程从1个月至9.5年,有的患者发 病时间不长即出现明显的骨含量下降或骨质疏松,而有的患 者病程很长而骨含量下降或骨质疏松却很轻微,与既往报道W 骨密度下降与AS病程无明显相关关系基本吻合。陈丽华W研 究发现,ESR作为判定AS活动程度的指标,与患者骨含量下 降或骨质疏松程度有密切关系,即高ESR组的患者腰椎正位 骨密度低于低ESR组的患者,统计学处理结果有明显差异。 BolmeMl认为AS患者ESRCRP与骨吸收指标显著正相关。 因此,内科医生除对AS本身疾病的积极治疗外,更要对AS 病情反复发作引起足够的重视,防治AS反复炎症导致的骨 含量下降或骨质疏松。

骨含量减少或骨质疏松作为AS重要的并发症,可致脊 柱骨折,并有一定的致死率和神经并发症。目前AS椎体骨折 发生率报道不一。资料显示,年龄超过50岁脊柱骨折发生率 为6%~21%AS患者虽然非椎体骨骨折发病率与对照组没有 统计学意义,但是椎体骨折发病的相对危险度增加了 7倍, 是所有风湿免疫疾病中最高的,而且还可以导致严重的神经 系统并发症,应引起高度重视。21%AS患者可以发生与骨 质疏松相关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是健康人群的5倍以上M

整,骨皮质密度均匀,厚薄一致;关节间隙左右对称,在2.0 mm以上;骨性关节面下骨松质之骨小梁清晰可见,髂骨面骨 皮质基本对称,厚度由前往后逐渐变薄,骶骨面骨皮质常均 匀一致,边缘清晰。

CT检查图像可清楚地显示骶髂关节的滑膜部分及軔带 部分;显示骨性关节面及关节面下松质骨骨密度增高及骨小 梁结构模糊等早期改变,更能清晰显示骨性关节面骨质增生 增厚,以及关节间隙不规则狭窄或骨性强直等中晚期改变。 然而,CT不能发现骶糖关节滑膜软骨炎症以及关节面下骨松 质水肿、渗出,MRI是显示软骨变性及骨髓炎性改变的一项 重要影像检查手段m。从I级到IV级,骶髂关节病变程度逐 渐加重,而骨含量的变化是否与其相关国内外文献尚未见报 道。本资料通过对80AS患者骶髂关节CT分级与LI ~L5 椎体骨密度测量值比较的方差分析,认为在AS不同CT分级 下从LIL5椎体骨密度值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随 着CT分级的增加,L1L5椎体骨密度值都降低,采用bonfer- roni法两两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0.01)。说明AS患者CT 分级越高,骨含量减低或骨质疏松程度可能越明显。由于本 组资料CT分级中每个级别病例数不是很多,结论能否反映 AS病变与骨含量变化的实际程度,有待同行以后工作的进一

AS并发骨折可见于50岁以上患者中男性的20%和女性的 50%,其发生部位以脊柱、股骨颈最为常见,桡骨远端骨密度 含量与健康志愿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说明AS合并骨质疏 松是局限性而非全身性的,主要与局部炎症导致的骨吸收有

[12]

II.  AS患者骶髂关节CT分级与腰椎骨密度变化的相关性: 骶髂关节是由骶骨耳状面与髂骨耳状面构成的微动滑膜关 节,关节面呈状,凹凸不平。正常时,其骨性关节表面光 滑,关节间隙宽度一致,为23 mm,分为前下方的滑膜部及 后上方的韧带部。滑膜部关节囊完整,关节面覆盖一层关节 软骨,髂骨侧为纤维软骨,厚0.52.0 mm,骶骨侧为透明软 骨,厚1.04.0 mm。由此解剖特点,AS早期首先累及骶髂关节 前下方的髂骨面。正常骶髂关节CT表现为:骨性关节面光

步证实。

明维思Mindways Image Analysis生产销售多种定量CT QCT骨密度体模软件分析系统
中国区联系人:王经理  手机:13398187118
电话:  028-65830598  028-83190122
传真:028-67708638  QQ:110480527 
邮箱:samwangcn@126.com 
网址:www.qctqct.com
地址:成都市静康路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