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QCT骨密度测量体模软件检测方法探索骨质疏松症诊断及分级诊断 标准

来源:明维思Mindways 定量CT QCT骨密度 2022-03-23 10:11:41      点击:

应用QCT骨密度测量体模软件检测方法探索骨质疏松症诊断及分级诊断 标准

【摘要】目的应用(JCT检测健康成年人腰椎骨密度,探索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分级诊断标 准。方法采用日本东芝制造600HQ的CT(单能),对12个年龄段(5年为1段)514名(男206人,女 308人)健康志愿者(除外患有影响骨代谢疾病及严重腰椎疾病者),进行b松质骨BMD检测。结果 ①峰值骨密度位于30岁年龄段,男性(227.8 ±27.0) mg/cm3;女性(240.9 ±29.0) mg/cm3。②峰值骨量 过后BMD随增龄而逐渐降低(P < 0.01),至45岁年龄段时,男女均进人骨量减少期:女性50岁、男性 55岁年龄段时BMD均值进人骨质疏松期。③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有二,第一,BMD测定值比同性别峰 值BMD均值降低2.5 SD以上。第二,BMD测定值比同性别峰值BMD减少30%以上可做骨质疏松诊 断标准。④首次提出骨质疏松分4级(I、n、HI、IV级)诊断标准及诊断量化表。结论①QCT诊断 骨质疏松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准确性及可重复性。②骨质疏松分级诊断标准,给临床诊断、疗效观察 及科研提供具体客观指标。③诊断量化表能帮助临床医师直接、准确、快捷的做出骨质疏松症的分级 诊断并易于推广应用。

80年代初期,有人应用CT评估骨矿含量,80年 代中期定量CT(QCT)应用于临床,把二维骨密度 (mg/Cm2)推向三维(rng/cm3),测量的是真正的体积 密度,反映的是真实的骨密度,且不受相邻组织的影 响,而且能分别测量皮质骨与松质骨的骨密度,测量 结果具有较髙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也具有较髙的可

作者单位:067000河北,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病科(黄敬、 赵亮、刘小波),CT科(王胜林、曹振东、任丽杰、崔志新)

重复性。几年来我们应用单能QCT对成年人腰椎 (L3)松质骨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对象和方法

I.   对象

从承德市髙校及医院职工、机关干部和社区居 民中,选择成年健康志愿者,经初检除外患有下述疾 病者:①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②肾小管及肾小球 疾病,③慢性肝病及糖尿病,④风湿或类风湿疾病,

II.  骨瘤或骨转移瘤,⑥严重高血压或冠心病,⑦老年 期精神病或痴呆,⑧长期腹泻或有胃、肠切除病史, ⑨长期应用激素或抗癲痫药物,⑩长期卧床或不能 参加户外活动共565人,进人第2轮筛选检查。通 过血液生化血T3T4TSH检测,腰椎X线拍片(部分 人群)及腰椎定量CT检测等,再次除外患有腰椎压 缩性骨折、腰椎严重骨质增生及脊柱畸形者51人, 尚有514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2.   分组

以年龄段(5年)男女各分12组(男206人,女 308 人):①20~24(男 10,女 11 人);②25~29(男 18, 女16人);③30~34(男20,女22人);④35~39(男 21,女 24 人);⑤40 ~ 44(男 18,女 44 人);⑤45 ~ 49 (男20,女44人);⑦50~54(男16,女26人);⑧55~ 59(男18,女36人);⑨60 ~ 64(男16,女31人);⑩ 65~69(男16,女25人);©70~74(男18,女22人); ⑫75~80(男14,女8人)。

3.   检测方法

12.  采用日本东芝制造600HQCT(TCT),由专 职CT科医师操作,根据脊柱侧位定位象,选择第3 腰椎(Lj)中部,进行轴位体层扫描。扫描中受检者 仰卧于检查台面,腰椎下放置一个标准密度校正体 模(CT机原配件),扫描时选择受检椎体的兴趣区, 提取腰椎轴位面松质骨的中前部兴趣区内的CT值, 然后通过特殊设计的计算机软件(CT机原配件)计 数出骨密度(CaC03),以mg/cm3表示。机器精度为 1.62%〇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s表示,组间资料比 用标准差(s)及百分率(%)检验。

1.成年男性各年龄段腰椎骨密度:见表1。 表1中国承德男性腰椎骨密度(mg/cm3QCT )

年龄(岁)

n

a: ± s

降低(S)

减少率(%>

20 24

11

221.6 ±28.1

0.2

3

25-29

18

220.9 ±23.2

0.2

3

30 34

20

227.8 ±27.0

-

-

35 39

21

218.9 ±22.8

0.3

4

40-44

18

195.7 ±18.3

1.2

15

45-49

20

176.0 ±44.0

1.9

23

50 54

16

162.0 ± 38.0

2.4

29

55-59

18

152.7 ±22.0

2.8

33

60-64

16

145.3 ±31.9

3.1

36

65 69

16

121.9 ±29.9

3.9

46

70-74

18

114.7 ±37.7

4.2

50

75-82

14

102.0 ±31.7

4.7

55

注:标准差(*)27.0 mg/cm3

2.    成年女性各年龄段腰椎骨密度:见表2。

表2中国承德女性腰椎骨密度(mg/Cm3QCT) '

年龄(岁)

n

* ± 5

降低U)

减少率(%)

20-24

10

234.0 ±32.7

0.2

3

25-29

16

238.7±26.1

0.1

1

30-34

22

240.9 ±29.0

-

-

35-39

24

229.5 ±43.0

0.4

5

40-44

44

213.3 ±32.5

1.0

12

45 49

44

194.7 ±36.6

1.6

19

50-54

26

157.35.0

2.9

35

55-59

36

148.6 ±35.9

3.2

38

60-64

31

127.5 ±22.8

3.9

47

65 69

25

113.9 ±23.5

4.4

53

70-74

22

102.13.5

4.8

58

75-82

8

97.8 ±25.12

4.9

59

注:标准差(s)29.0 mg/cm3

3.    骨质疏松症分级诊断标准及诊断量化表:见

表3。

表3骨质疏松分级诊断标准及诊断量化表<QCT)

诊断

标准差S) 降低

BMD

减少率(%)

男性BMD

(mg/cm3 )

女性BMD

(mg/cm3)

正常

0-1.0

1 ~ 12

201 ~

212-

基本正常

1.0-1.5

12 18

200~ 188

211 ~ 198

骨量减少

1.5 -2.5

18-30

187 ~ 161

197-169

骨质疏松

2.5 ~

30 ~

> 160

> 168

I

2.5-3.8

30-45

160-126

168 ~ 133

n

3.8-5.0

45-60

125-91

132-97

in

5.0-6.3

60-75

90 56

96-61

w

6.3~

75 ~

>55

>60

讨 论

骨质疏松是骨量不断减少的结果。而骨质疏松 早期其骨量变化首先发生在富含松质骨(亦称海绵 骨)的区域,因为松质骨血运丰富,表面积大,代谢转 换率高,对各种代谢刺激的反映要比皮质骨敏感得 多。临床上,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常位于脊柱、股骨 颈、桡骨远端等处富含海绵骨的部位[1]。运用QCT 能分别测量这些部位的骨矿含量变化。我们将测量 部位选在腰椎,是因为定位准确,椎体形态变异小, 松质骨含量大且较为均勻。

本组检测对象,是经过严格筛选并除外患有影 响骨代谢疾病的健康志愿者,60岁以上老年人尚符 合中华医学会老年分会制定(1982年)的健康老年人 标准。

从本组资料看出,成人峰值骨密度位于25 ~ 30 岁左右,女性峰值骨密度稍高于男性,这可能与现代 女性注意营养及锻炼有关;骨密度随增龄而逐渐降

低,45岁年龄段进人骨量减少期;50岁年龄段之前, 女性BMD值髙于男性,而50岁年龄段之后,女性 BMD值低于男性;女性50岁、男性55岁年龄段时, BMD均值进入骨质疏松I级,女性比男性提前5年 进人,这可能与女性进人绝经期雌激素分泌减少有 关;女性至60岁年龄段进人骨质疏松n级,而男性 推迟5年到65岁年龄段方进人n级,这是对群体而 言,个体有较大差异。我们还观察到不论男性和女 性骨质疏松进入m级后,稍遇冲击外力即可能引起 骨质疏松性骨折。特别是进人IV级后,有55%的人 均有不同程度的多次多部位骨折。因此,我们认为 分级诊断中的m级以上骨质疏松患者,是骨质疏松 性骨折的易患人群,应该成为重点防护人群,以防骨 折后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重大精神和经济负担。

关于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问题,国内外研究较 多的是应用QDRSPADPXXR系列的诊断手段, BMD均值以g/cm2表示。应用QCT准确的三维定位 测量骨矿含量,诊断骨质疏松的系列报道尚少。我 们在几年内对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不同层次、不同 年龄段的成年健康人群,进行大样本的BMD调查检 测,从中找出能诊断骨质疏松的诊断指标。第一,骨 密度值应比同性别峰值BMD均值标准差(S)降低

III.      SD及以上,尚可作为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这与国 内外某些学者报道一致。第二,亦可用骨密度值比 同性别峰值BMD值减少30 %及以上,同样能做出骨 质疏松诊断,这一点有别于国内报道。日本推荐用 百分率代替标准差(s),他们认为使人更易理解W。 我们认为不论是用标准差降低法或是用BMD值减 少率(%)法,其数据均有其内在关联,因此用其中任

39

一种诊断方法其结果都是一致的。

几年来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发现,标准差(*)降低 或BMD值减少的范围很大(标准差从低于2.5 SD到 低于8.4s之间;BMD值减少在30% ~ 99%之间),持 续时间很长,我们认为不能笼统用骨质疏松概括诊 断终生。为此,我们依据国内外常用的降低2.5 SD 的金标准,及骨密度值减少30%的标准,对大量临床 资料和数据进行反复研究、推算和统计,首次提出骨 质疏松分级诊断标准,从I级至IV级。分级诊断标 准的确立,是依照骨量减少的程度进行分级,即是从 低于30%为起点,每减少15%即增加一个分级,如 减少30% ~ 45%I级;减少45% ~ 60%II级;减 少60% ~75%DI级;减少75%以上为F级。分级 诊断标准特点,便于临床医师的诊断与治疗,便于指 导病人掌握锻炼程度和自我保健,并且给科研和临 床观察疗效提供具体客观指标和依据。我们认为分 级诊断标准不仅实用于QCT三维定位测量BMD诊 断骨质疏松,同样亦可作为二维定位(不同型号仪 器)测量BMD诊断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手段。

关于诊断量化表的派生,是在骨质疏松分级诊 断标准的基础上,考虑到由标准差转换为具体BMD 值尚须计算,为了避免临床医师诊断时麻烦而制定。 临床医师可参照量化表,直接、准确、快捷地做出骨 质疏松症的分级诊断,并易于推广应用。

明维思Mindways Image Analysis生产销售多种定量CT QCT骨密度体模软件分析系统
中国区联系人:王经理  手机:13398187118
电话:  028-65830598  028-83190122
传真:028-67708638  QQ:110480527 
邮箱:samwangcn@126.com 
网址:www.qctqct.com
地址:成都市静康路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