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汉族、维吾尔族正常男性人群定量CT QCT骨密度测量体模软件系统检测法 骨密度差异性
新疆汉族、维吾尔族正常男性人群定量CT QCT骨密度测量体模软件系统检测法 骨密度差异性
【摘要】目的测量新疆汉族、维吾尔族正常男性人群定量CT (QCT骨密度测量体模软件系统检测法)骨密度 (BMD)值,研究新疆地区正常男性人群骨密度现状,比较两种民族男性骨密 度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及差异。资料与方法对20〜82岁以上的704名符合健 康标准的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汉族、维吾尔族正常男性体检者进行腰椎骨密度QCT骨密度测量体模软件系统检测法测量,按不同民族每5岁分为1个年龄组,比较两组各年龄段骨密度及骨 质疏松症患病率。结果汉族、维吾尔族男性腰椎出现骨峰值的年龄段相同, 维吾尔族男性骨峰值较汉族男性高(户<0.05)。随年龄增大,两民族男性骨密 度均逐渐下降。65岁以后,汉族、维吾尔族男性骨量有加速下降的趋势,骨 质疏松症患病率增加,65岁组及為70岁组汉族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分别为 15.91°%、27.59°%,维吾尔族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分别为21.43°%、36.84°%, 為70岁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户<0.05)。结论汉族、维吾尔 族男性腰椎骨密度变化规律相似,65岁以上男性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维 吾尔族老年男性更易罹患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全身性的 骨骼疾病,其特征为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减低和骨组织结构的退化,骨的脆性增加以 及容易骨折[1]。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常见病及多发 病尽管已成为公共健康问题并受到广泛关注,但通 常将其与女性尤其是绝经后妇女联系在一起。男性
骨质疏松症患者由于得不到及时预防、早期诊断及 治疗,常延误至合并严重并发症时才予以重视。
本研究通过采用定量CT (quantitative CT, QCT)测量新疆汉族、维吾尔族正常男性人群的骨 密度,观察不同年龄段骨密度的变化趋势,并与双 能 X 线吸收测定仪(due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检查结果比较,分析两种民族男性的骨密度 状况及差异。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02〜2008新疆境内的704
名常住正常男性,年龄20〜82岁,其中汉族438名, 维吾尔族266名。职业包括干部、教师、工人、学生、 离退休人员和农民,且均符合以下条件:①除外各 种可能影响骨代谢的主要疾病,如内分泌异常、严 重肝肾疾病、糖尿病、胶原病、骨肿瘤或骨关节疾 病等;②除外曾经发生过骨折,长期服用影响骨骼 代谢的药物如钙剂、激素等;③行QCT检查前,每 人填写一份骨密度相关情况调查表,包括年龄、身高、 体重、职业史、吸烟和饮酒情况、运动情况、既往 疾病史;④居住于新疆地区超过10年。将704名研 究对象按不同民族每5岁作为1个年龄段进行分组, 汉族及维吾尔族男性各11组。
1.2仪器与方法
1.2.1骨密度QCT测量QCT检查所用设备为GE lightspeed plus 4排、16排多层螺旋CT机和QCT 3000骨密度分析系统。按照常规腰椎检查方法,将 标准参考体模置于腰椎下方,在扫描定位像上,设 置穿过L2〜L4椎体中央并平行于椎间隙的3条扫 描线,扫描结束后,测量并记录各个椎体中央松质 骨的CT值和相应层面参考体模中4个不同已知骨 密度区域的CT值,将数据输入QCT 3000骨密度分
析系统,自动得到骨密度分析结果。
1.2.2 BMD测定的质量控制每次检查前均校正X 线球管的状态,并且做CT值校正(以水模为标准 扫描),选6名志愿者,对L2〜L4椎体测定3次骨 密度值,变异系数分别为1.82°%、1.91°%、2.22°%。
[4]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由于WHO骨质疏松 诊断标准仅适用于DXA,在脊柱应用QCT测得 的T值比DXA测得的T值低,故本研究中骨质 疏松的诊断依据采用2007年国际临床骨密度协 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linical Densitometry, ISCD)共识文件推荐的标准[2] : T值等于-3.4为诊 断阈值,即骨密度较骨峰值减少3.4个标准差以上 诊断为骨质疏松。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士标准差(元±幻表示,采用两 样本间(检验进行分析;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f检验, 以户<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汉族、维吾尔族正常男性各年龄组腰椎QCT 检查骨密度变化趋势汉族、维吾尔族男性出现骨 峰值的年龄段相同,均在30〜35岁出现,维吾尔 族男性骨峰值较汉族男性高。随年龄增大,汉族、 维吾尔族男性在峰值过后骨密度均逐渐下降。其中 汉族男性骨密度下降平稳,而60岁以后,汉族、维 吾尔族男性骨量丢失均较快(图1)。
20-24 25-29 30-34 35-39 40-44 45-49 50-54 55-59 60-64 65-69 5=70
年龄(岁) +汉+维
图1汉族、维族男性^〜14椎体各年龄组骨密度变化趋势
2.2正常男性汉族、维吾尔族腰椎DXA测量结果 和腰椎QCT骨密度测量结果见表1。
表1汉族、维吾尔族正常男性腰椎DXA[3]和腰椎QCT骨密度测量结果
年龄(岁) |
|
例数 |
DXA测量骨密度(g/cm2) |
QCT测量骨密度(mg/cm3) |
||
|
汉族 |
维吾尔族 |
汉族 |
维吾尔族 |
汉族 |
维吾尔族 |
20 〜24 |
41 |
29 |
0.94±0.14 |
0.93±0.14 |
186.12±24.24 |
183.13±17.33 |
25 〜29 |
36 |
35 |
0.95±0.09 |
0.93±0.08 |
190.93±16.81 |
187.65±19.65 |
30 〜34 |
39 |
27 |
0.95±0.13 |
0.92±0.19 |
196.13±16.05 |
219.58±20.15 (1) |
35 〜39 |
35 |
38 |
0.99±0.13 |
0.93±0.11 |
189.64±17.22 |
201.55±21.41 |
40 〜44 |
41 |
21 |
0.96±0.15 |
0.88±0.11 |
186.12±24.37 |
183.11±19.81 |
45 〜49 |
42 |
19 |
0.93±0.13 |
0.93±0.15 |
182.07±16.19 |
179.62±20.99 |
50 〜54 |
30 |
26 |
0.96±0.13 |
0.89±0.18 |
176.51±21.15 |
181.41±16.32 |
55 〜59 |
41 |
22 |
0.94±0.14 |
0.91±0.17 |
168.24±15.44 |
169.32±15.46 |
60 〜64 |
31 |
16 |
0.97±0.17 |
0.91 ±0.23 |
157.45±21.46 |
151.96±11.89 |
65 〜69 |
44 |
14 |
0.98±0.20 |
0.96±0.24 |
142.38±20.31 |
138.22±16.78 |
為70 |
58 |
19 |
0.98±0.19 |
0.95±0.13 |
125.16±24.41 |
117.34±18.79 |
注:(1)与汉族比较,f=-11.67,尸<0.05
由表1可见,QCT测量中汉族、维吾尔族男性 腰椎骨密度均在30〜34岁达到骨峰值,维吾尔族 男性骨峰值较汉族男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 <0.05)。此后,随年龄增长BMD逐渐呈下降趋势, 60岁以后骨密度下降明显。同类DXA测量研究 结果显示,两民族BMD的达峰年龄略有推后,在 35〜39岁达到骨峰值,但骨峰值间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60岁以上汉族男性及65岁以上维吾尔 族男性骨密度值无下降趋势,呈反向性增高。
2.3汉族、维吾尔族正常男性各年龄组骨质疏松患 病率见表2。
表2汉族、维吾尔族正常男性各年龄组骨质疏松患病率[«(%)]
年龄(岁) |
汉族 |
维吾尔族 |
20 〜24 |
0 (0) |
0 (0) |
25 〜29 |
0 (0) |
0( 0) |
30 〜34 |
0( 0) |
0( 0) |
35 〜39 |
0( 0) |
0( 0) |
40 〜44 |
1 (2.44) |
0( 0) |
45 〜49 |
1 ( 2.38) |
1 (5.26) |
50 〜54 |
3 (10.00) |
1 (3.85) |
55 〜59 |
2 (6.67) |
2 (9.10) |
60 〜64 |
3 (9.68) |
2( 12.50) |
65 〜69 |
7 (15.91) |
3 (21.43) |
為70 |
16 (27.59) |
7 (36.84) (1) |
注:(1)与同年龄段组汉族比较,/=1.59,尸<0.05
表2结果显示,50岁之前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 的患病率低。5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 高,其中中老年维吾尔族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 汉族男性(除50〜54岁组),在& 70岁组两民族 间患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户< 0.05)。
3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的多因 子复杂疾病[4],不同的遗传背景导致了不同人种的 骨骼生长和峰值骨量的获得和维持以及老年时期骨 量的丢失状况均有各自的特点。目前研究热点多集 中在女性,忽视了男性同女性一样具有很高的罹患 骨质疏松的可能。文献[5]报道男性由于骨质疏松性 骨折所致的伤残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
骨密度是可测量的骨质疏松表型,受种族、地 域、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均可能造成民族之 间骨密度的差异[6]。因此,不同民族可能有不同的 骨密度正常值。本研究中QCT测量结果显示,汉 族、维吾尔族男性腰椎骨密度均在30〜34岁达到 骨峰值,DXA研究结果显示,两民族在35〜39岁 达到骨峰值,两民族骨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本组维吾尔族男性骨峰值较汉族男性高,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户< 0.05),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两组研 究样本量均有限、个体的骨密度对该年龄段骨密度 影响相对较大,其中研究群体的非遗传因素不均衡, 体重、身高对骨密度的影响是否在DXA和QCT这
两种检查中存在差异仍有待研究。此外,本研究采 用QCT测量骨密度为容积骨密度,测量结果更为精 准,能更好地反映汉族、维吾尔族男性椎体峰值骨 密度的差异。随年龄增长汉族、维吾尔族男性骨峰 值过后骨密度平稳下降,其中QCT检查中60岁以 后骨密度下降明显,尤以维吾尔族男性为著。DXA 测量结果发现,60岁以上汉族男性及65岁以上维 吾尔族男性骨密度值呈反向性增高表现,可能由于 椎体骨质增生或轻度压缩、主动脉硬化等影像与椎 体本身影像重叠所致DXA测量值增高[7]。
骨密度峰值高者其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时间相对推迟,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年龄也较晚。但本研究结果显示维吾尔族男性骨峰值较汉族男性高,中老年时期罹患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也高,65〜69岁组及& 70岁组维吾尔族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分别为21.43°%、36.84°%)高于同年龄段汉族男性(分别为15.91°%、27.59°%),可能与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的膳食习惯有关,尤其男性喜食肉类等高脂、高蛋白食物,肾负担加重,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受到抑制,导致尿钙含量增加,钙流失增加。此外,维吾尔族、汉族文化背景存在差异,维吾尔族老年人预防保健意识相对不足,如膳食不合理、缺乏运动等,均会导致骨密度减低、骨质疏松。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从50岁左右开始发生,30〜50岁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普遍较低。然而,研究中各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高于国内发达地区报道的同年龄组的骨质疏松患病率[8~10],其原因可能一方面与环境、生活因素、预防保健意识等有关:新疆地处西北边陲,冬季气候寒冷漫长,且天气寒冷,限制了人们的日照和户外活动,造成皮肤1,25-二羟维生素D3合成不足,由于新疆大部分区域经济发展仍相对落后,生活水平不高,传统饮食普遍缺钙,造成钙和维生素D摄入明显不足;国内多数文献报道采用的是单能或双能X线法测量骨密度检查,可能会由于骨质增生或主动脉硬化等原因导致所测得的BMD值高于实际[7],从而降低了骨质疏松的患病率。
本研究采用QCT测量腰椎松质骨密度,由于QCT充分利用了 CT断层解剖定位的特点,能在三维立体空间上区分松质骨和皮质骨,选择性测量松质骨并排除了皮质骨的增生硬化和邻近组织对测量的影响,因此对诊断骨质疏松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11]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提示,汉族、维吾尔族 男性腰椎骨密度变化规律相似,65岁以上男性是骨 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维吾尔族老年男性更易罹患
骨质疏松症,本研究对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男性群体 的身体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促进 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明维思Mindways Image Analysis生产销售多种定量CT QCT骨密度体模软件分析系统
中国区联系人:王经理 手机:13398187118
电话: 028-65830598 028-83190122
传真:028-67708638 QQ:110480527
邮箱:samwangcn@126.com
网址:www.qctqct.com
地址:成都市静康路536号
- 上一篇:腰椎(定量CT)QCT骨密度测量体模软件系统检测法骨密度测量 2022/3/22
- 下一篇:QCT两种定量CT QCT骨密度分析软件测量腰椎骨密度(B 2022/3/22